謙遜 --- 喜樂的泉源

謙遜是真基督徒生活中,其中的一塊基石,因為它是「愛德的居所」。我們為這主要的基督徒德行提供一些反思。

從來沒有人瞻仰過天主[1],聖經如此告訴著我們。我們在這世上的時期,關於天主本質我們並沒有直接的認識了解,與天主之間有著無限遙遠的距離,而惟有祂,藉著自己屈尊就卑於我們的人性,才能藉著神聖的啟示成為我們之間的橋樑。祂首先透過創造將自己顯示給我們,接著經過以色列悠長的歷史、藉著先知們的話語,然後最後是藉著祂自己的聖子,祂是最後、完全和肯定的啟示:天主在我們間顯示自己:「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2]

天主成為了人是多麼令人震驚萬分的事!現在我們有了一位天主,祂,在基督內,看著我們也讓我們看見祂;祂聽見我們也讓我們聽見祂;祂觸動我們也讓我們觸動祂。祂貶抑自己下至我們的人性,並透過我們人性的感官,呼喚我們到祂親密的愛中,以及召叫我們成聖。我們對聖言降生成人所感受到的驚異,推動我們虔敬地默觀耶穌的所言所行,而如此為之,我們會清晰地看見基督的一生,從祂的誕生直到死在十字架上,都彰顯著謙遜。因為「他雖具有天主的本質,卻沒有自視等同於天主,反而謙遜自己,取了奴僕的形體,成為人並在人中間。他謙卑至極至終,服從聽命至死,死於十字架上。」[3]

謙遜--- 愛德的居所

天主是何等愛我們的這訊息,藉著聖子謙抑自下達至我們。謙遜是主要的特質,是實實在在基督徒生活的其中一塊基石,因為它是「愛德的居所。」正如聖奧思定強調:「如果你問我甚麼是耶穌基督教導的最主要元素,我會這樣回答你:首先是謙遜,第二是謙遜,而第三是謙遜。」[4] 從聖言降生成人的謙遜中,我們看見天主愛我們的深度和通往那完滿之愛的康莊大道。

基督徒生活在於與基督認同,我們必須達至與基督結合,才能進入與生活的天主共融,且能以同樣的愛去愛他人。[5] 要如基督般謙遜,意味著服務所有人,置我們內的舊我於死,克服因原罪所引致我們人性中的脫序傾向,因此一個基督徒明白「以愛來忍受的屈辱,成為甘飴和可口的;它們是來自天主的祝福。」[6] 當我們以此方式接受屈辱,我們對超性生活所擁有的一切富饒開放了自己,並可以與聖保祿一同高呼:「為了衪,我自願損失一切,拿一切當廢物,為賺得基督,為結合於衪[7]

不安的成因

與因謙遜滋長而來的深切內在喜樂的強烈對比,就是會在我們內產生不安和不滿的驕傲。驕傲使一個人將每件事物環繞在個人的自我意識,並由主觀的角度去評斷事情:像是某事物是否令人舒適愉快、它有否提供益處或是否需要努力…但忽視的是事物本身是否是好的的,或是否能為他人帶來益處。這自我中心的態度使人以自己的觀點來評判他人的行為和思想,並或多或少想要他們的行為按照自己所願而行。這就解釋了當驕傲的人覺得別人沒有給他們足夠地注意他時,他們會如何變成為動輒發怒的受害者;又或者當自己的過錯曝了光或看到別人擁有更大的天賦時,他便會憂愁起來。

當一個人受制於驕傲時,雖然在生活中好像看似成功,但是通常會變得拘束不安。為使他真正快樂,他缺少了些甚麼?他既然已擁有他所想要的,似乎毫無匱乏,但實是缺乏了一切,因為他沒有看到最重要的:為了他人而自我付出的能力。是個人自己的行為造成去尋求真正的快樂的障礙。主業團創辦人說:「倘若你正渡著困難時期,而你的靈魂充滿不安,那是因為你想得太多關於自己……我兒,假如你凡事以自己為中心,你不單是走錯了路,你還會失去了在這地上生命該有的基督徒的快樂。」[8]

驕傲總是原罪第一次反叛也就是嘗試取代天主的地位的回波。我們原祖父母墮落的後果就是失去了與創造者的友誼,也失去了我們內在的和諧。驕傲的人完全信賴自己的能力,因而忘卻了人性是需要被救贖的,於是不單是肉體的疾病,還有無可避免地經驗到自己的極限、過失和缺點,均能令那人惶恐不安甚而領他失去希望。堅決地要受縛於自己的判斷力和意見,造成他不再賞識或積極地重視與他意見相左的看法,因此他覺得很難解決他內在的衝突,並常會與他人產生誤會。這不願屈就於他人的意願也會導至排斥天主的旨意。他可以很容易地說服自己,天主永不會要求他付出他所不願意的,甚乎受造物依賴天主這事實也會成為一個憤恨的泉源。

謙遜吸引他人

反之,一個謙遜的人在天主的光榮中找到喜樂的泉源,那真正喜樂惟一的根源。一個謙遜的人將自己安放在天主前,他發覺到自己極限、渺小及身為受造物的身分,但他沒有因而憂愁或產生挫敗感,反之這領會給予他深切喜樂的泉源。謙遜是一道亮光,幫人去發現自己特性的崇高,作為一個有能力與創造者交談的個體,並且以完全的自由去接受人須要依賴祂。

了解到自有者是個無限完美個人的天主,創造了我們、使我們繼續存在、並在耶穌基督內以人的面貌向我們啟示他自己的知識,能充滿一個滿懷喜樂謙遜的靈魂。一個謙遜的人在受造物的美麗中,發現來自天主慷慨之愛的倒影,且意願與他人分享這份了解。

當面對天主的召叫時,一個驕傲的人和一個謙遜的人的反應也是截然不同的。一個驕傲的人隱藏在假謙虛的背後,聲稱只得少許才幹,那都只因為他不願放棄他為自己所建的小世界。而相反地,謙遜之人不會被覺得自己不配獲得聖德這想法所阻礙,進入與天主共融這邀請,雖然令人惶恐失措,卻也帶來莫大的喜樂。

正如我們從聖人中可看到,那些竭力奮鬥去獲得真正的謙遜之人,會養成一種吸引他人的性格。因著藉著他們每天所行,他們在其周圍製造出和平與喜樂的氣氛,因為他們欣賞別人的價值,且極為尊重。在他們的言談、家庭生活、與同事及朋友的交往中,他們知道如何去理解和寬恕。他們尋求去幫助所有人及與他們和睦相處,他們意識到自己是合等虧欠那些周圍的人,而毋須堅持自己的權利和特權。那些與他們並肩之人均能感受到充滿他們的生命的那份對天主的愛,他們引起了別人的信任;使人不會感到被評斷,而是被愛。

再開始學習謙遜

我們有時會經驗到心神不定或消極憤世的情緒,通常來自於我們太過以自我意識為中心。「為甚麼我們會感到沮喪?」聖施禮華問道。「不過是因為人生來必非事事如願,又或有些障礙,阻擋我們去滿足自己的野心。」[9]

無論是我們自身的,亦或是身旁週遭的人在生活上的困難,事實上可能會在我們心中挑起憂愁。同樣之事也會如此發生,當我們的缺點(包括那些我們以為早已克服的)顯露出來時,又或者也許當我們須要接受那些雖然我們曾長時間為這些目標熱切努力過,但是卻無法達成職業上或使徒工作上的目標時的挫敗。當我們面對使我們受苦的事件或情況時,我們的反叛情緒也會高漲。

特別是在這些時刻,以及總是如此,我們須要更新我們的定志,正如歐華路神父在他的一封書信中勸勉我們:「再開始學習謙遜。」[10]我們須要為謙遜,吾主的謙遜,向祂要求,也向聖母要求。「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吧!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這樣你們必要找到你們靈魂的安息,因為我的軛是柔和的,我的擔子是輕鬆的。」 [11]每天,在愛中的人靈在祈禱中學習謙遜,「『祈禱』是人承認自己根深蒂固的劣根性,以及承認天主的至高至尊的謙遜;他禱告並朝拜天主,深知一切依靠天主,自己一無所有。」[12]為要恢復平安,我們得要將焦慮擱置一旁,轉向基督,而不是在心頭老是想著所發生於我們的事。

「Alma, calma」[13]——以全心全意的決志及平安。聖施禮華喜愛重複這句子,它總結出一個當依賴著神聖恩寵的同時,也以堅定的決心和謹慎去面對每項挑戰之人的整體生活計劃。當我們努力以此方式去生活時,聖施禮華的話語在我們的生活中成真:「所有那些常常使我們受苦的挫折從沒有令我們失去喜樂與平安,因為我們曾經驗過天主如何從困難乾旱的石中——提取出甘飴——美味的蜂蜜:『以石中的蜂蜜飽享他們(81[80]:17)。』」

我們的母親,聖瑪利亞,提醒我們為要接近天主,我們需要謙遜。聖母是喜樂的模範,正是因為她是謙遜的模範。「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我的救主,因為衪垂顧了衪婢女的卑微」[14]

[1] 4:12

[2] 14:9

[3] 2:6–8

[4] 聖奧思定,書信118,22

[5] 參閱5:5

[6] 聖施禮華,1973年12月25日,一個聚會的筆記

[7] 3:8–9

[8] 聖施禮華,1972年12月25日,一個默想的筆記

[9]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108

[10] 歐華路神父,1990年5月1日的書信

[11] 11:28–30

[12] 聖施禮華,犁痕,259

[13] 聖施禮華,1972年11月9日,一個聚會的筆記

[14] 1:46–48